独在异乡为异客
每逢佳节倍思亲
重阳习俗
“人间百善孝先行,九九重阳敬老情。”关于重阳节,有这样一个传说:
东汉时期,方士费长房有一个徒弟叫桓景。桓景的家乡瘟疫横行,父老乡亲非常苦难。
费长房便让自己的徒弟恒景带着两样法宝,茱萸叶子和菊花酒,在九月九日天地之气极阳之时,去为家乡人消灾解祸。
这一天,桓景带着乡亲们爬到最高的山上,身上插上茱萸,喝着香醇的菊花酒,驱邪避祸。
自此便有了九九重阳节,登高望乡、插戴茱萸、喝菊花酒的传统。
登高“辞青”
九月初九正值仲秋时节,天高气爽,正适合登高远望,活动筋骨,故重阳节又叫“登高节”。
登高之地没有限制,人们在山上除了观赏红叶野花,还要饮酒吃肉,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,更具有吸引力。
插戴茱萸
古代奉行“九九插茱萸”的习俗,因此重阳节又叫做“茱萸节”。
他们认为九月九日是逢凶之日,多灾多难,而茱萸气味辛辣芳香,性温热,可以治寒驱毒。
因此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,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“辟邪翁”。
喝菊花酒
菊花,是长寿名花。在“霜降之时,唯此草盛茂”,由于菊的独特品性,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。
重阳佳节,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。菊花酒,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、祛灾祈福的“吉祥酒”。
吃重阳糕
据《西京杂记》载,汉代时已有“九月九日吃蓬饵”的习俗,即最初的重阳糕。糕与高谐音,吃糕有美好的意义,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。
作为节日食品,重阳花糕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的用意,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,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。
重阳节这天,除了谨遵习俗注意养生,更是尽孝的好时节。
王维说: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”在这团圆的时刻,身在异乡总会倍加思念亲人,感念父母。
慈父之恩,高如山王;悲母之恩,深似大海
父母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,把我带们到这个世界上来,让我们看到旖旎多姿的世界,让我们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。
父母贴心贴肺地爱我们,用省吃俭用的钱给我们买好吃的,供我们上学,让我们成才,还要看着我们远走高飞。
世界上,最宽广的不是天空,不是海洋,是父母的胸怀和爱。
亚英体育新金汇
家庭和睦,笑容盛绽,
平安多喜乐,岁岁常安康!